260余种宽厚板产品成功替代进口或按国外标准生产,多个品种填补国内空白并独家供货,更有40余种远销海外。舞钢公司不仅主导制定了临氢设备用铬钼合金钢板等十余项国家标准,还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更是数不胜数。自创立以来,河钢集团舞钢公司便深耕宽厚板研发制造,打造出响亮的民族品牌,稳坐世界宽厚板领域的头把交椅。
图为舞钢生产现场一角
品牌价值涵盖了企业的多方面竞争力,包括产品实力、文化底蕴、资源调配能力、技术标准以及质量管理等。河钢集团舞钢公司深知这一点,其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强调,要紧密贴近市场脉搏,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以更好地维护和提升舞钢的品牌价值,推动企业更上一层楼。
近日,《中国冶金报》的记者们走进舞钢,深入探访了该企业品牌塑造的背后故事。舞钢以科技为核心,提供高端定制服务,不仅紧跟行业动态和客户需求,还专注于客户应用材料的替代研发,通过创新赢得先机。舞钢人以攻坚克难的精神,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实现了从生产型企业到“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型。
舞钢党委书记、董事长吝章国明确指出,舞钢应定位高端市场,致力于开发独特且优质的高端产品,同时紧贴市场和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这一策略不仅塑造了产品品牌,更提升了品牌价值。舞钢国内首发的SA737系列容器钢板,以其大厚度、高技术难度,充分展现了企业在科技创新和高端定制方面的实力。
2024年10月,舞钢在深入调研某重点客户后,立志于替代进口,着手研发大厚度、高技术难度的碳锰钒SA737系列容器钢板。为此,公司组建了由技术、营销人员等组成的高端高效益产品攻关团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了专属供货方案,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在生产过程中,舞钢面临钢板厚度大、技术要求严苛等多重挑战。但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舞钢团队不仅成功实施了覆盖关键工序的梯度试验,还根据试验数据进行了长达10余天的深入分析验证,最终确定了与生产现场高度契合的最佳工艺方案。这一方案确保了SA737系列容器钢板在拉伸性能、冲击性能以及模拟焊后性能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力地提升了舞钢的品牌价值。
图为舞钢第二钢轧厂的生产现场
2024年12月20日,舞钢科技部收到了来自某高端客户的积极反馈:“舞钢生产的碳锰钒SA737系列容器钢板焊接性能非常稳定,简直太好用了!连我们的工人都为你们点赞!”这标志着舞钢首次成功批量生产出大厚度、高技术难度的碳锰钒SA737系列容器钢板,实现了国内首发,为舞钢打造新的差异化优势、引领宽厚板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用户对高端材料经济性的追求也成为舞钢研发工作的重要考量因素。截至2024年底,舞钢高锰钢已在国内首台套高锰钢船“GasChem Phoenix”上实现了安全运行2万海里的壮举。这不仅标志着舞钢高锰钢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实船应用,更意味着新一代低成本、高性能的超低温国产高锰钢从基础研究走向了工程应用,为高锰钢的推广和应用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图为舞钢第二钢轧厂
LNG(液化天然气)新型低温高锰钢凭借其出色的低温韧性、高延展性以及高强度,相较于传统LNG船罐材料所采用的Ni系低温钢,展现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高锰钢的应用对LNG船舶制造企业而言,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更能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为了实现科研成果与客户需求的高效转化,舞钢积极展开了全方位、多轮次的科技创新活动。
2024年12月18日,舞钢的生产线上,一批高端压力容器钢板在经过数小时精心热处理后,顺利完成了切割与取样,随后进入性能检验的关键环节。科技部的科研人员全程紧密监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达到高标准。这批钢板是为客户量身定制的,面临极高的技术挑战,因为它们属于超铸坯压缩比的极限规格。客户要求在模拟长时间焊接后,对钢板厚度一半处进行零下30摄氏度的冲击韧性测试。同时,由于钢板压缩比小、厚度大,采用常规工艺难以确保各项性能指标。
面对这些挑战,舞钢的高端高效益产品攻关团队从坯料生产、轧制到热处理各环节入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与性能指标相匹配的最佳工艺参数,从而优化了整体生产工艺。最终,该钢板的各项性能参数不仅远超客户预期,更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舞钢第二钢轧厂,一个致力于高端压力容器钢板研发与生产的重要基地。在这里,科技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吝章国,作为舞钢的科技领军人物,深知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他强调,只有将研发出的产品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舞钢始终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2024年,舞钢继续坚定地走特钢路线,并成功研发了18个新产品。此外,舞钢还积极与20余家高端客户进行互访,并成功开发了104个直供用户,首单订货量累计高达9.5万余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舞钢在市场把控方面的机制创新。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厚板领域已成为钢铁行业增长最快的领域和效益源泉,这也导致国内中厚板市场的供需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这一新形势,舞钢积极应对,通过机制创新来提升市场把控力,以实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舞钢通过创新机制体制,进一步强化了销售端资源倾斜,推动企业从单一生产向“制造+服务”模式转型。他们深化市场、客户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执行、适应和变革能力,专注于市场和客户需求。经过一系列举措,舞钢对市场的把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2024年9月6日的舞钢高端水电钢攻关团队周例会上,该团队负责人张晓克强调,拥有钢需求的头部客户是市场开发的关键。他要求团队成员主动走访、对接和服务这些客户。该团队的积极攻关,使得舞钢水电钢合同承接量在2024年再创新高。
舞钢始终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多端对接和全面保障策略,不断优化产线建设。他们实施了领导班子成员的“产线包保”制度,从多个维度对两条产线进行数据画像,包括吨钢边际贡献、低边际合同占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产线和营销人员更加关注产线关键指标和创效能力,推动了企业管理重点从产量向产线的转变。
53岁的高级技师任亚强,在面临轧制生产难度极大、近乎颠覆其认知的8120钢板时,他坚定地选择了挑战。他不仅将轧辊压下量精细调整,更把各道次的间隙时间缩短到极致,最终成功生产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这一成功,不仅彰显了舞钢在技术上的实力,更体现了他们对于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
在舞钢的攻关团队中,“技术咖”们成为销售的坚强后盾。他们无条件支持销售,对销售人员提出的问题积极响应,确保当日事当日毕。正是这种高效协作的精神,使得舞钢在2024年成功中标国内多个知名建设项目。
在全员端,舞钢更是全力以赴保市场,紧跟市场和客户变化,提高反应速度。他们突出柔性生产组织和灵活的订单机制,实现生产组织与销售的高度协同。同时,坚持加强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管理,珍惜品牌信誉,成为舞钢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准则。
一次江苏客户的746吨高端容器钢板供货合同,虽然交货期只有短短20天,但舞钢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协同,全方位提升保供能力。最终,在客户要求的交货期内,舞钢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整单合同产品交付,赢得了客户的赞誉。这一成功案例,更是舞钢对市场把控能力和执行能力的有力证明。
针对市场和客户对钢板质量的高标准要求,舞钢的技术团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技术评审和质量预判。他们精心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艺方案,旨在从合同的技术交流、生效下发阶段就开始精准识别生产难度,并提前进行干预,以确保产品设计开发的精准度,从而保障产品质量。具体而言,舞钢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是加强过程管控,提高一次性合格率和合同兑现率;其次是技术指导全程参与,技术人员坚持“一次做对”的原则,对每个产品都进行严格管理,以杜绝因标准化作业执行不力导致的质量波动;最后是不断追求工艺改进的完美性。
此外,舞钢还通过健全激励机制来激发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他们根据KPI完成情况对销售人员进行评价,并根据销售业绩给予报酬,同时实施末位淘汰制度。此外,还设立了销售网点赛马奖励机制、高售价高效益合同奖励机制以及高端高效益产品技术攻关团队创效奖励机制。
目前,舞钢已针对高端细分市场、个性化小众市场和新产业新业态市场需求进行了布局。他们设立了15个营销网点和32个高端高效产品攻关团队,形成了全线联动的销售反应机制。2024年,舞钢高端高效益产品的销量同比提升了17%,高端热处理产品的入库量也同比增加7%。同时,头部客户的销量占比提升了5%,高端产品的年销量更是增长了18.9%。
舞钢展厅一角,高端产品尽收眼底
2025年,舞钢将紧密围绕河钢集团的战略规划,持续专注于特钢精品的研发与销售,进一步强化“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技术营销策略的实施,深耕下游关键行业市场,从而不断巩固和扩大舞钢在宽厚板领域的领先优势,持续提高舞钢品牌的整体价值。